“电子屏限用法”:为孩子视力健康保驾护航

发布时间:2025-05-17

在如今的中小学课堂里,电子屏教学已然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。然而,这一现象却始终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,他们心里都有着这样的顾虑:“要是节节课都长时间对着电子屏,那孩子的眼睛哪能受得了呀?”

近期,湖北省的一所小学推出的 “电子屏限用法”,无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。这所小学在其 48 间教室以及 22 间专用教室的一体机电子屏后台,植入了 “限时软件”。如此一来,教师每节课累计使用电子屏达到 12 分钟后,屏幕便会自动关闭,直至这节课结束,才能再次开启。这一举措一经实施,便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,有家长更是直言:“学校限制电子屏幕的使用,我们打心底里高兴,也特别支持。”

事实上,对于电子屏幕教学时长的限制,教育部和各地政府部门早就出台了相关文件加以规范。2019 年 11 月,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十条措施》就明确提出,教师使用电子屏幕开展教学时长累计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%;到了 2021 年 4 月,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(2021—2025 年)》也清晰规定,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%,按照中小学每节课 40 分钟来算,使用电子屏幕时间应控制在 12 分钟左右。

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,难题也摆在眼前,由于缺乏时间提醒,教师们很难精准掌控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长。而通过软件 “强制” 黑屏的方式,恰似一把有力的 “推手”,既能倒逼教师树立起保护学生视力的强烈意识,又能引导他们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,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。

就像该校校长所说的那样:“并非每节课、每个教学环节都非得依靠电子屏幕不可呀,那些用粉笔和黑板就能解决的问题,就没必要动用电子屏了,在能让学生充分想象和联想的地方,直观的视频也并非必需。” 确实,在电子屏幕限时使用后,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的积极变化,老师使用教具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的频率自然而然地增加了。比如在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,原本电子屏幕上亮着《动物王国开大会》的课件,可 12 分钟后屏幕自动 “黑屏”,语文老师随即拿起传统黑板 “接力”,拿出黑白识字卡片,教孩子们识字组词、上台展示,这样的画面让人倍感欣慰。

近年来,教育部等多部门一直在通过各种实际举措,全方位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,其中就涵盖了开展 “电子产品教学与学生近视” 相关课题研究。像北京大学牵头承担的 “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”,联合温州医科大学的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,一同去探索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对视力发展的影响。

不过,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,影响孩子视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。除了电子屏教学之外,室内学习时长、光线条件、用眼习惯等诸多因素,都有可能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影响。要是孩子平日里就是个 “低头族”,长时间沉溺于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,对短视频、游戏等玩得 “爱不释手”,那势必也会给视力带来伤害。

要知道,良好的视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,那可是至关重要的。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强调:“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,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,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。” 所以,保护孩子的用眼健康,必须要坚持系统谋划、科学施策,并且持之以恒。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设施,不断丰富校园防近视的手段;教师要做好科技产品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平衡;而作为学生成长环境第一责任人的家长,更应当以身作则,严格控制自己和孩子的 “视屏时间”,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,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爱眼、护眼氛围。

总而言之,湖北省这所小学的 “电子屏限用法”,是一种积极且有益的尝试,是切切实实在为孩子的视力健康着想。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这场持久战中,这样的做法值得更多学校借鉴和推广。那么,对于学校限制使用电子屏幕这一举措,您又是怎么看的呢?

推荐产品